找到相关内容96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生命之钟

    疲惫的身躯,消除人们心灵深处的迷惑与慌张,呼唤人们创造自己理想的家园;平等、慈悲与博爱,是敲响和平钟的音符。悠远绵长的钟声,将爱与祥和的资讯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希冀、许愿与祝福,是敲响除夕钟的音符…...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0074646.html
  • 从孝道看人类文化的共性

    嫩叶便对天空回报以清新的气息……  由此可见,对孝道的提倡并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文化或宗教,而是全人类共同遵循的伦理规范。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不同的文化确有其相通之处,如“母爱、博爱、慈悲、和谐”等...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2574697.html
  • 首唱中国佛教歌曲的外国艺人

    黄觉寺等,她将国际友好人士的博爱精神带到了每一个需要爱心的地方。2008年古屋文英子转签上海邓化鸣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旗下重要艺人。 “古屋文英子”于2008年7月28日推出了自己加盟...

    佚名

    |佛教新闻|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20365277096.html
  • 首唱中国佛教歌曲的外国艺人

    捐助善款。英子还热衷中国佛教事业,曾出资捐献连云港、花果山、海宁禅寺;安徽庐江清莲池;湖州黄觉寺等,她将国际友好人士的博爱精神带到了每一个需要爱心的地方。2008年古屋文英子转签上海邓化鸣艺术文化传播...

    佚名

    |华人佛教|众生|佛教歌曲|古屋文英子|日本歌星|中国|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15394378838.html
  • 为心灵营造一个“家”——南岳广济寺《广济》杂志创刊词

      《广济》没有男女老幼之分,奉行的是平等与博爱。   《广济》将设“佛家妙语”、“学佛之路”、“佛在今日”“我与佛缘”“生活杂谈”等栏目,成为一本严谨而又轻松、庄重而又活泼的刊物。   唯广者能...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786342.html
  • 爱的门票

    快乐和内心的安宁,何乐而不为呢?善待社会,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只要心中常怀善念,处处皆有爱的光辉闪现。有时候,一个发自真诚与爱的小小举动,就会铸就博爱的人生舞台。 ...

    卡洛林·奥斯汀

    |人生|爱心|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21105892877.html
  • 佛光山人间音缘梵乐团“牛背上的小沙弥”精彩献映

    11月28日晚7时30分,“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博爱小区大学校长慧开法师在嘉义会馆八楼聆赏佛光山人间音缘梵乐团“牛背上的小沙弥”表演后,引“阿弥陀经”赞叹梵乐团的精采演出。八百余位民众则沉醉在“绕梁三日”的乐音中,久久不忍离去。  觉熙法师箫独奏 当序曲的悠扬笛声划破寂静的会场,佛光山人间音缘梵...

    佚名

    |$False$|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1/14594694458.html
  •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

    视为同胞兄弟一样。有了此心,无论一举一动皆当以国家社会之公民利益为前提;凡起心用事,皆从此心发出,则即成具体而微之菩萨行为,亦即成为公民之道德了。如此,则全国人民可无相争相斗之痛苦,而生起同情博爱之心以解除痛苦,而得到种种利益安乐;其全国人民之利益既以达到,而我之利益亦自在其中。然由此博爱心上,又当进求种种学问知识,以养成各种实际能力,向国家社会去实行各种为全体人民谋福利之事业,如此,乃完成公民...

    太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4640607.html
  • 佛教与社会和谐

    ”是作为佛教弟子的根本要求,也是佛教實踐博爱的中心。如果佛教慈悲的思想能够体现在每一位社会公民的身上,我想实现社会和谐就没有丝毫难度了。只要人人有包容、理解、接受、慈爱之心,又有什么能不和谐呢?“不为自己求安乐,只为众生得离苦”是佛教特有的无限博爱思想,如果得以宣扬普及,人们心中的自私、欲望、憎恨将会化为无私、奉献、关爱,一切的矛盾冲突和不能忍受之恩怨将随之烟消云散,呈现一片和谐!佛在《大庄严论经...

    释果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4458740.html
  • 释果学:佛教与社会和谐

    “慈悲心”是作为佛教弟子的根本要求,也是佛教實踐博爱的中心。如果佛教慈悲的思想能够体现在每一位社会公民的身上,我想实现社会和谐就没有丝毫难度了。只要人人有包容、理解、接受、慈爱之心,又有什么能不和谐呢?“不为自己求安乐,只为众生得离苦”是佛教特有的无限博爱思想,如果得以宣扬普及,人们心中的自私、欲望、憎恨将会化为无私、奉献、关爱,一切的矛盾冲突和不能忍受之恩怨将随之烟消云散,呈现一片和谐!佛在《大...

    释果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5659076.html